027-59957866

新闻资讯 分类
陈氏五行养生:“靖”心养性,“稻”光养晦。
陈氏五行养生:“靖”心养性,“稻”光养晦。(图1)

作者:陈靖韬

中华百科出版社

ISBN 978-988-70556-6-2

行迩文化策划出版


01


前言


这本书是根据五行作为基础理论,又结合了新时代的内容来更新和赋予了五行的意义,天道地道人道,地道一定要跟着天道走,如果说,科技发展了,还是按照传统文化不发展的话,那就只能原地踏步了。所以不管是现代发展,除了弘扬传统文化,也要结合新文化,来增加自己的文化的竞争力才行。而不是一味地保存的旧知识不放而一直发展。

这本书也未必是最后的结论,因为文化是一直发展,如果不赋予一个新的意义,后面也会更难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发展。所以你可以有不同的理论,也要考虑到不同理论存在的合理性。这样才可以百花齐放。

这本书如果有中医基础可能会更好,但是如果是有中医基础又懂点道家文化,可能会更加有帮助。地道变化,一定要随着时间变化改变而改变才行。


02


五行学说的起源




陈氏五行养生:“靖”心养性,“稻”光养晦,赋予五行新时代意义,出于五行,但胜于五行。(图2)



五行学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哲学文化理论,这种学说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。

当时有一本著作叫《国语·郑语》,里面曾记载:“以土与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杂,以成万物”,意思说,世间的东西无非是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,等一些杂类所构成。

待到后来的《左传》中,将这五类物质称之为“五材”,直至到了夏商周时期的《尚书·洪范》中,将这五种物质称之为“五行”。

原文:“五行: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。”

原文中还说:“水曰润下,火曰炎上,木曰曲直,金曰从革,土爰稼穑。”

意思是:水有向下流动的特性,能滋润大地;火的特性是向上燃烧;树木的特性是向上舒展;金属则具有改变形态,又具有肃杀等特性;土地则能生发一切作物。而这些特性都是从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中一点点累积总结而成。

书中不仅详细记载了五行的特性,还从五行中推演出了五味。

原文:“润下作咸,炎上作苦,曲直作酸,从革作辛,稼穑作甘。”

我们都知道大海是咸的,而水的特性是向下流动,大海的位置最低,所有江河最终都会汇聚在大海,这就很符合“水曰润下,润下作咸”的特性;再有,被火焦灼后的食物会呈苦味,这也很符合火的特性。五行无味皆是由此推演而生。

五行学说至今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,是我过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,这种理论直到科技发达的今天也仍然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。


03


人体之水


科学研究表明,人体内,水在成年人体重中的占比比高达70%。那在科技落后的古代,人们是否意识到这点呢?

其实,早在《黄帝内经·灵枢·经水十二》中便有记载:“经脉十二者,外合于十二经水,而内属于五脏六腑。夫十二经水者,其有大小、深浅、广狭、远近各不同,五脏六腑之搞下、大小、手谷之多少亦不等。”

这里的“经”指的是经络、脉管,十二经水,指的是遍布十二经络里的水。说明那个时候古人便已经意识到水在人体之中的重要性,并指出人体内的水分别分布在五脏六腑、脉管,由于脏腑、脉管等大小和流经的远近不同,饮食不同,所以每一处的含水量都是不同的。

传统医学中,水的形态大致分为:精、气、血、津、液等,其中精液包括:眼泪、唾液、鼻涕、汗液等,这些都是人体中的水。

后两者很好理解,那精与气,又和水有什么关系呢?

其实这里的精,是广义的,它指的是水谷精微物质的转化,其中包含了:气、血、津、液,这些体液便是水被人体吸收后萃取的精微部分组成。

气,这里指的是气化之水,如果把它比作烧开水时的雾气,是不是就很好理解了?

我国有一个著名的长寿村,位于广西巴马壮族自治县,这里的长寿老人位居世界第一。除了地域风光好以为,最主要的秘诀便是当地的水质因素。长寿村的水富含多种矿物质,对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。

我国古代医者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发现不同水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,尤其是在煎药之中对水的要求达到苛刻的地步,像无根水、井华水、山泉水等等。直到今天来看,有些水的特殊性也是有科学依据的。



官方微信 关闭